神马可七(1~23节)1 有法利赛人和几个经学家从耶路撒冷来,聚集到耶稣那里。 2 他们看见他的门徒有人用不洁的手,就是没有洗过的手吃饭, 3 (原来法利赛人和所有的犹太人都拘守古人的传统,如果不认真洗手,就不吃东西; 4 从街市回来,若不洗手,就不吃东西,还有许多别的传统,他们都沿袭拘守,例如洗杯、洗罐、洗铜器等等。) 5 法利赛人和经学家问耶稣:“你的门徒为甚么不遵行古人的传统,用不洁的手吃饭呢?” 6 耶稣对他们说:“以赛亚指着你们这班伪君子所说的预言是对的,经上记着:‘这人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7 他们把人的规条当作道理去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徒然。’8 你们拘守着人的传统,却离弃了神的诫命。” 9 耶稣又对他们说:“你们为了坚守自己的传统,而巧妙地把神的诫命拒绝了。 10 因为摩西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被处死。’ 11 你们倒说:‘人对父母说,我应该给你的供奉,已经作了各耳板’(各耳板意思是奉给神的供物), 12 你们就不让那人再为父母作甚么。 13 这样,你们借着所领受的传统,把神的话废弃了。你们还作了许多这一类的事。”14 于是耶稣又把群众叫过来,对他们说:“你们大家都要听我说,也要明白: 15 从外面进去的,不能使人污秽,从里面出来的,才能使人污秽。”(有些抄本有第16节:“有耳可听的,就应该听。”) 17 耶稣离开群众,进了屋子,门徒就来问他这比喻的意思。 18 他对他们说:“连你们也是这样不明白吗?难道不知道从外面进去的,不能使人污秽吗? 19 因为不是进到他的心,而是进到他的肚腹,再排泄到外面(“外面”或译:“厕所”)去。”(他这样说是表示各样食物都是洁净的。) 20 接着他又说:“从人里面出来的,才会使人污秽。 21 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的心里,发出恶念、淫乱、偷盗、凶杀、 22 奸淫、贪心、邪恶、诡诈、放荡、嫉妒、毁谤、骄傲、愚妄; 23 这一切恶事,是从人里面出来的,都能使人污秽。”
上一次耶稣和文士们的争论是有关赶鬼的事(三20~30)。这一次的冲突是有关神的诫命和人的习俗。
有法利赛人和几个文士从耶路撒冷来 上一次与耶稣争辩的文士是从耶路撒冷来的(三22)。这一次再来找麻烦的,很可能也是同样的一批人。不过,这一次文士是和一些法利赛人一道来的。声势因此就更大了。这些人仍旧不断仔细地在窥探耶稣和他的门徒的举动。
犹太人对各种吃喝的礼节和习俗是很重视的。外界人往往需要一些解释才会明白。接下来那两节经文的解释,似乎在说明了马可的读者是来自外邦人的背景的。
中文俗手的俗字(七2、5)以及“污秽”(七15、18、20、23)在希腊文是出于同样的字根。在新约好几处的经文都是指礼仪上的不洁净(参阅徒十14、28,十一8;启二十一27)。这也就是法利赛人和保守的犹太人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的发现,特别是昆兰社团(Qumran Community)所遵守的纪律手册(The Manual of Discipline),更加显示犹太人对礼仪上保持洁净的重视。所谓古人的遗传,也可以翻成“父老们或先人的传统”。这主要是指犹太人口传的传统和口传的律法。这一些在犹太教中是有很崇高的地位和权威的。在犹太人的宗教生活上,它的地位实际上似乎与旧约的律法相等。市场是人们混杂在一起活动的地方。在注重圣洁和清高的法利赛人和文士以及保守的犹太人看来,这当然是容易被污染的场所了。因此,从市上回来,在饭前洗浴便自然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洁净之礼仪了。历代拘守在原文是一个很重要的动词。可以翻成“领受”。这个字常用于犹太人中一些教导、规矩、风俗、习惯等的世代相传上。保罗也用这个字来表达他从主耶稣那里所“领受”的圣餐(林前十一23)以及纯正的福音(林前十五1)。
作者马可在解释了犹太人的一些有关洁净之礼仪的背景以后,便紧接下去记载法利赛人和文士向耶稣提出的责难。他们的语气与上次责问有关门徒不禁食的事很相似(可二18)。在法利赛人的眼中看来,耶稣的门徒仍旧属于传统的犹太人。因此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假定是合理的。
假冒为善之人 耶稣称法利赛人和文士为假冒为善之人,并非意味着他们是故意装作的人,而是指他们在教导和生活上的不一致。因此,他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来指责这些人是很恰当的。他们所遵守的“古人的遗传”的确是人的吩咐,而不是真正神的话。
耶稣很清楚地分别神的诫命和人的遗传。法利赛人和文士虽然在理论上将后者当作是维护前者的“围墙”,但在实际的宗教生活和实践上,后者不但与前者占有同样的地位,甚至有取代和曲解前者的危险和倾向。这是耶稣对法利赛主义最严厉的一个批判。也是法利赛人和文士最惧怕和恨恶耶稣之处。他们之间在许多问题上所争论的焦点也在此。耶稣接下去再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指责敌对者的不是。
孝敬父母是十条诫命关乎人际关系的第一条(出二十12;申五16)。神对这条诫命的看重可以从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这一句话清楚看出来(出二十一17)。这一条诫命也是十诫中唯一带着应许的诫命。因为神应许说,那孝敬父母的,他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二十12)。然而,法利赛人和文士竟然以他们的传统和解经的技巧来废掉这么重大的一条诫命。因为他们容许犹太人把应当奉养父母的一份钱宣布作各耳板,就是已经分别为圣,供献了给神的意思。作此宣布的人,从今以后便可以此为借口,免去对父母奉养的责任。倘若有人以后后悔,有意收回这样的宣布,好让他们可以继续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法利赛人和文士们也会为了死守传统与规条,不容许那人这么做。结果,真是废了神的道。这对耶稣来说,就是假冒为善了──以供献或事奉神为借口,来废去神自己所立的诫命。十三节的承接是中文圣经依某些古卷的翻译。圣经公会所接纳的古卷应该是翻成“传授”或“传”(与林前十一23;十五3的“传”字一样)。承接只是说明了法利赛人和文士只继承传统的人。而“传”或“传授”却表示他们不只是继承者而已,同时也是积极地参与制定更多规条和传统的人。实际上,法利赛人和文士既是承接人也是“传授”者。耶稣在这里主要是指出这些人以人的传统来取代神的道的大错误。在接下去的一段经文中,他进一步地向众人和门徒解明甚么是真正的污秽。
法利赛人和文士所提出的责难,原是关乎污秽(用俗手吃饭)和洁净(洗浴)的问题。耶稣先前的一番批判的话,对一般人来说,可能还没有彻底回答敌对者的责难。接下去的解释,首先是对众人说的,后来只是对门徒讲解而已。你们要听我的话,也要明白这句话是强调性的,和耶稣以往讲比喻的时候那慎重的语气一样(四9、23)。有不少重要的古卷,包括亚历山大手抄本,还加上十六节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这一句话。倘若这一句儆诫的话是出自耶稣的口的话,那语气就显得更重了。其实,耶稣所用的这一个外面或里面的比喻是很浅显的。然而,缺乏领悟能力的门徒,却需要更详细的解释。
马可记载了好几次门徒私下请教耶稣问题的事(四10,九11、28,十10,十三3)。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门徒与耶稣的关系是比圈外的人密切得多。在这个阶段里面,耶稣似乎认为某些真理和教训只需让门徒明白而已。耶稣为门徒对刚才那个简单的比喻的无知感到希奇。在解释比喻的时候,耶稣将外面的污秽与人心中的污秽作一个清楚的比较。他在这里无意否认人遵守卫生的重要,也并不明显地反对洗手这一类的习惯,对他来说这是一个轻与重或外表和内心的原则性问题。这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往往决定人的宗教观和圣洁观。耶稣给予法利赛人和文士很严厉的批判,也正是因为他们过分重视外表的洁净,而忽略了内心的污秽,结果将轻与重的原则倒置了。耶稣在未列出人的各种罪恶与罪行之前,首先提到从人心里所发出的恶念。恶念的念字在此与罗马书一22的“思念”都是同一个希腊文。意思是指操纵人一切行动的主脑。一切的恶行都是出于人心中的恶念。外表与内心孰轻孰重就因此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