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八(1~10节)1那时,又有许多人聚集,并没有甚麽吃的。耶稣叫门徒来,说:2我怜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3我若打发他们饿着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因为其中有从远处来的。4门徒回答说:在这野地,从那里能得饼,叫这些人吃饱呢?5耶稣问他们说:你们有多少饼?他们说:七个。6他吩咐众人坐在地上,就拿着这七个饼祝谢了,擘开,递给门徒,叫他们摆开,门徒就摆在众人面前。7又有几条小鱼;耶稣祝了福,就吩咐也摆在众人面前。8众人都吃,并且吃饱了,收拾剩下的零碎,有七筐子。9人数约有四千。耶稣打发他们走了,10随即同门徒上船,来到大玛努他境内。11法利赛人出来盘问耶稣,求他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想要试探他。12耶稣心里深深的叹息,说:这世代为甚麽求神迹呢?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13他就离开他们,又上船往海那边去了。
表面上看来这一个神迹(类似太十五32~39)与六37~44(类似太十四14~21)很相似。有些学者甚至因此认为这两个神迹实际上是同一个故事,只是作者将来自不同的资料混乱了,误以为是两次不同的神迹。这一类的看法并没有真正的根据,只不过是假定耶稣一生只行了一次这样的神迹而已。其次,持这一类观点的学者,往往也是那些否认神迹存在的人。其实,仔细的比较之下,就会发现这一个记载与马可先前的神迹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一、情景不相同:前者是在耶稣教训众人当天的傍晚施行的(六35);后者是在众人与耶稣在一起“已经三天”才发生的(八2)。二、主动者不同:在前者,是门徒主动提醒耶稣有关食物的问题(六36);在后者,主动者是耶稣自己(八2)。三、食物的数量不同:前者是“五个饼,两条鱼”(六38),后者是“七个饼,几条小鱼”(八6~7)。四、前者剩下的共“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后者只有“七筐子”(八8)。五、人数不同:前者很清楚地说明“吃饼的男人,共有五千”(六44);后者只说“人数约有四千”(八9)。六、按前者,耶稣在施行神迹以后,随即催门徒先渡到伯赛大去,自己却往山上去祷告(六46);按后者,神迹以后,耶稣“随即同门徒上船,来到大玛努他境内”(八10)。两者若是同一个神迹的话,那就很难解释这许多的不同处,更不容易说明马可多记载一次这一类的神迹有甚么特殊的目的。更重要的见证是:作者很清楚地分别这是两个不同的神迹(八19~21),并没有给人任何混乱的印象。
经文并没有说明耶稣和众人聚集的地方在哪里。耶稣这一次主动地提及众人吃的需要。他的关怀是出自怜悯的心。作者也没有说明这三天来,耶稣是否只是给众人教训或是还有其它的工作。另一方面,在这三天里,众人是否完全没有自备粮食,或是所带来的粮食到了第三天已经用尽了?甚至有些人根本就在期待耶稣再一次施行神迹给他们饱足?因为耶稣不久前分粮给人的好消息一定在不少地方大大地被传开了。这一些都是读经的人可能思想到的问题。第三章表示这些人的饥饿是很迫切的一件事。耶稣对他们当前的困境,甚至其中一些人的背景,都有清楚的认识。这里又再说明他的神迹是为了真正的需要而施行的。
这一次饼和鱼的数量比上一次多了一些。分饼的方式基本上是一样。虽然耶稣这一次没有吩咐门徒说“你们给他们吃吧”(六37),这一些基本的食物既然是从门徒那里得来的,他们也可说是有分参与这个神迹了。
马可只简单地记录人数约有四千,而马太却比较详细的说“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共有四千”(十五38)。上一次的神迹以后,“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六45)。这一次,耶稣打发他们走了。这些吃的人似乎是永远满足不了的一群。耶稣的主要使命并非只是满足人的肚腹。学者们不易肯定大玛努他境内究竟是指甚么地方。这一个地名只有在此出现而已。马太所记述的是“马加丹的境界”(十五39)。